《博览新闻》孙志民:超声波里的健康守护者
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超声科的检查室内,超声仪器发出细微的嗡鸣声,屏幕上闪动的B超影像,在科室主任孙志民的眼中,却是解码健康的“密码本”。从医23载春秋里,他用一双“火眼金睛”一次次为患者拨开病痛迷雾,更带领科室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,让超声诊断与治疗成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坚实屏障。
精准诊断,从 “疑云”到“明证”
“孙主任,要是早听您的,我也不用多遭这罪!”今年5月,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超声科诊室,患者张利(化名)紧紧握着孙志民的手,言语间满是感激与庆幸。4月份,张利因甲状腺结节来医院就诊,孙志民通过细致的超声检查,敏锐发现其甲状腺右叶存在两个恶性结节的特征。随后的手术结果,精准印证了这一诊断。
本以为术后便可安心康复,可孙志民并未就此停下对患者健康的关注。考虑到甲状腺与乳腺疾病的关联性,他建议张利加做乳腺彩超。这一建议起初让张利有些犹豫,此前她刚在外院完成查体,当时结论为良性结节。但出于对孙志民专业的信任,她还是接受了检查。
超声探头在乳腺区域缓缓移动,孙志民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。当一个直径仅1厘米的实性结节出现在影像中时,他立刻捕捉到了异常信号:“这个结节有癌变可能,得高度警惕!”后续的手术切除与病理检查结果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——乳腺粘液癌。正是这份“多走一步”的严谨,让张利得以在癌症早期及时干预,为康复赢得了宝贵时间。出院后,张利及家属多次在医院随访中表达感谢,每一次道谢,都饱含着对孙志民和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医者仁心的深深敬意。
技术突破,让 “顽疾”迎刃而解
如果说精准诊断是孙志民的“看家本领”,那么将超声技术与治疗深度融合,为患者破解“手术恐惧”,则彰显了他推动技术创新的决心。2023年9月,被结石病痛困扰多年的孙女士来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。当时,她因左侧输尿管结石疼痛难忍,听闻医院超声科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口碑极佳,便慕名而来。
孙志民团队为孙女士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,在超声精准引导下,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顺利完成。治疗后,孙女士疼痛感明显缓解,很快康复出院。可她心中还压着一块“大石头”,右侧肾内的较大结石。此前,她曾辗转多家医院,得到的建议都是手术治疗,这让对手术充满恐惧的她始终犹豫不决。
“孙主任,您能不能也帮我试试右侧碎石?”输尿管结石康复后的孙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向孙志民提出了请求。面对复杂的肾内结石情况,孙志民没有轻易拒绝。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结石位置、大小,制定了分阶段碎石方案。一次次精准定位、一遍遍冲击波治疗,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,孙女士肾内的结石全部顺利排出。困扰多年的顽疾彻底解决,让孙女士及家属感动不已,特意定制了一面写有“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”的锦旗,送到了超声科诊室。
团队共建,让技术之花遍地开
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,只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、团结协作的团队,才能为更多患者保驾护航。”作为超声科主任,孙志民始终将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。在科室里,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与病例讨论早已成为常态,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技术分享给年轻医生,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。在他的带领下,科室氛围积极向上,多名年轻医生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。
与此同时,孙志民更深知技术创新对医疗发展的重要性。他积极推动科室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,如今的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超声科,已成功开展超声造影技术、甲状腺细针穿刺及微波消融技术、介入超声、经食道心脏超声技术等一系列特色项目,诊断与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。
不仅如此,超声科还主动打破科室壁垒,与临床科室深度协作:与泌尿外科联手开展动静脉造瘘术后狭窄的球囊扩张术,为肾病患者打通“生命通道”;协助内科完成PICC置管,让静脉治疗更安全高效;在心脏冠脉介入术、肝胆外科手术中提供实时超声监测与定位,为手术精准实施“保驾护航”……
每年20余万人次的超声检查量,不仅承载着齐鲁石化公司职工及家属、临淄区周边居民的健康期待,更见证着科室从“单一诊断”向“多元诊疗”的转型突破。在孙志民带领下,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超声科也将继续以技术为帆、以仁心为桨,在守护百姓健康的航程中,书写更多温暖篇章。(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伟)
责任编辑:史德建
一审:侯林
二审:董振霞
三审:李子亭